DQZHAN訊:能源**?儲能應用場景全解析!
華東電力設計院 劉高維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了“四個**,一個合作”能源發展的戰略思想。其中,通過發展儲能等先進技術實現能源發展轉型是能源技術**的核心內容之一。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對儲能技術的應用場景、發展目標、保障措施均給出了詳細的指導意見。
儲能技術應用于電力系統,可以改變電能生產、輸送與消費必須同步完成的傳統模式,其應用范圍貫穿整個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系統。大規模電力儲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才剛起步,它既是制約未來智能電網諸多領域發展的技術瓶頸,也是各國在智能電網領域投入資金*多,力爭占領技術至高點的研究熱點。《意見》指出了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模式。
發電環節——支撐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工程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正在經歷快速發展,然而,間歇性新能源發電仍存在重要技術瓶頸——發電不穩定性和并網技術問題。我國大規模風電基地如甘肅、吉林等地的棄風現象日趨嚴重,不僅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而且大大降低了風電、光伏電廠的經濟效益。
儲能技術運用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環節,可以使隨機變化的輸出功率轉換為相對穩定的輸出,滿足并網的各項技術要求。從而可以提高發電輸出功率的可控性,抑制功率波動,提高電能質量,從而使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系統成為廣泛利用的電力供應系統。
輸變電環節——促進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提升工程
在輸變電環節,為維護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保證電能質量,除正常電能生產、輸送、使用外,常規并網發電廠還需要提供一系列輔助服務,包括一次調頻、自動發電控制(AGC)、調峰、無功調節、自動電壓控制(AVC)、旋轉備用、熱備用、黑啟動等。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競爭性輔助服務市場將逐漸放開,儲能系統與機組聯合或作為獨立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將具備一定優勢。
用電環節——推動用能智能化水平提升工程
作為新能源接入的一種解決方案,學者們在本世紀初提出了微電網的概念。微電網從系統觀點將發電機、負荷、儲能裝置及控制裝置等結合,形成一個單一可控的單元,由于電源總供給功率和負荷并不是每刻都能達到供需平衡,這就需要由儲能系統吸收系統多余的能量或釋放能量以彌補系統能量的不足或盈余。
儲能系統在微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解決電能供需不平衡問題,在電力系統中主要起到電力調峰、提高微電網系統運行穩定性和電能質量的作用。在離網及并網運行時利用儲能設備穩定電壓和調整頻率達到**、可靠供電的目的,在接入分布式電源和向負荷供給高質量的電能時平衡系統功率。
“互聯網+儲能”——多元化應用支撐能源互聯網發展工程
在共享經濟盛行的當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通訊基站電池、不間斷電源(UPS)等分散電池資源有望通過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儲能”。利用儲能技術實現能源基地及終端用能的互補優化、梯級利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將是能源**的必然趨勢。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48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