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美國態度恐生變 《巴黎協定》落實難?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大會于11月7日~18日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后的**次締約方大會,也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次大會將“行動”作為關鍵詞,旨在建立有效機制保證《巴黎協定》的執行與落實。在此,本報記者帶您梳理一下本次大會的看點。
看點一:特朗普入主白宮會影響國際氣候政策嗎?
回顧上周,除了讓國人興奮的 “***”購物狂潮,就數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成功入主白宮這件新聞。房地產大亨將會領導一個怎樣的美國是人們所好奇的,這些話題不乏特朗普是否會將白宮布置得像川普大樓(Trump Tower)一樣奢華,還是何時帶著他話題不斷的太太和頗具“總統相”的女兒開始公開訪問。但對環保人士來說,特朗普上臺無疑是當頭一棒。
在早前的特朗普競選演說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京都議定書》與《巴黎協定》的質疑,更發言論指出將阻止《巴黎協定》進程,并呼吁增加化石燃料鉆探,減少環境監管。今年5月13日,他選定北達科他州眾議員、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凱文˙克拉默作為能源政策顧問,無疑佐證了這一點。克拉默不僅強烈支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其所在的北達科他州正積極推動頁巖油和天然氣開采。7月15日,特朗普提名現任印第安納州州長邁克˙彭斯為其競選伙伴,這一選擇意在贏得中西部選民及共和黨保守派的支持,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特朗普對科學及氣候政策的態度。彭斯曾于去年6月在寫給奧巴馬的信中表示,印第安納州將拒絕實施奧巴馬推行的對抗氣候變化的計劃(這項計劃要求降低火力發電所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的確,特朗普美夢成真了,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45任總統,但他在環境政策上的如意算盤也許并不能如他所愿。實際上,作為一項經《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全體締約方同意,已經正式生效,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巴黎協定》并非說退就能退。根據《巴黎協定》第28條規定,協定生效3年后締約方才可以申請退出,*早可在聯合國收到退出申請1年后正式退出協定。這意味著,即使美國真的決定退出《巴黎協定》,也需要至少4年才能如愿,并且是在特普朗的**個任期結束時正式退出。所以,參加第22屆氣候變化大會的不少代表都對此表示樂觀,認為美國短期內退出《巴黎協定》的可能性并不大。
然而,根據 “國內法優于國際法”的原則,如果特朗普任內通過與《巴黎協定》規定相沖突的法律法規,就等于實質上廢除了《巴黎協定》對美國的約束力,這無疑將辜負奧巴馬結束任期前的一番苦心——排除眾議推動《巴黎協定》的國內審批程序。對此,不少專家認為,特朗普為了恢復經濟發展而為《巴黎協定》的實施設置障礙仍然存在可能。
不過,目前看來加快推動經濟復蘇才是特朗普入主白宮后的當務之急,也許短期內不會把注意力放在是否退出《巴黎協定》上。此外,盡管特朗普對氣候變化政策持負面態度,但從法律上講,退出《巴黎協定》和改變奧巴馬國內減排目標的程序需要耗時且付出政治外交代價,預計他上臺后未見得會采取簡單撤銷的做法。美國國內氣候政策的實質內容是否會發生劇變仍然有待觀察。
看點二:如何確保《巴黎協定》的落實?
目前,我們設想*糟糕的情況,無疑就是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不過這一行為也許不一定會對其他國家產生連鎖反應。現在由于環境問題頻發,多數國家都已經認識到彼此間加強合作共同面對環境問題,以減少化石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是人類可持續發展不可舍棄的重要基石。
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巴黎協定》于11月4日正式生效。這一協定為2020年之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建章立制,不僅旨在解決眼前問題,也頗具前瞻性,也標志著全球氣候治理踏上“落實”的新征途。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在11月7日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埃斯皮諾薩在會上表示,實現《巴黎協定》規定的目標并非唾手可得,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實現對氣候更加具有抗御能力的社會是當務之急。
本次氣候大會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里程碑式文件《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后的**次締約方大會,旨在解決以下問題:一是要加強2020年之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力度,兌現、落實《公約》《京都議定書》及多哈修正案所確定達成的共識、做出的決定和各國的承諾,為落實《巴黎協定》奠定政治基礎;二是明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的落實情況;三是就《巴黎協定》實施的后續談判給出“時間表”和“路線圖”,通過一系列機制和制度安排落實該協定的所有規定;四是資金問題,即發達國家應把2020年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支持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落實到位;五是對如何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做出安排。
《巴黎協定》由“生效”到“落實”仍需各國強化共識,增強行動力并制定具體的落實目標,從而能在2020年到來前向世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看點三:中國積極發揮領導作用
在減少人類活動所帶來的氣候變化上,中國一直是名副其實的“篤行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在新協議生效之際時便表示,中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將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他強調,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大的兩個經濟體和排放國,對推動《巴黎協定》生效進程至關重要。《巴黎協定》生效是一次“歷史性勝利”,是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挑戰的典范,為樹立更加美好、更加綠色的環境友好型生活方式指明方向。
中美氣候合作基礎牢固且議題廣泛,海洋合作便是很好的例子。兩國去年共同推動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達成協議,在南極羅斯海建立海洋保護區,展現雙方“合作伙伴關系”。
不僅是大國合作,在南南合作方面,中國也積極發揮大國影響力。聯合國馬拉喀什氣候大會主席薩拉赫丁˙邁祖阿爾表示,南南合作機制可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找到答案,期待與中國共同努力,為南南合作注入活力。同時,他也贊賞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認為中國扮演“極其重要”角色。
此外,參加這次會議的世界銀行副行長勞拉˙塔克表示,中國向全球展現出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世界銀行將繼續為中國提供智力和資金支持。
塔克認為,中國在推動《巴黎協定》正式生效的過程中展現出**作用,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中所設定的目標“令人欽佩”。
我國在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中提出,使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中國還計劃于2017年啟動國內碳排放交易體系。塔克對此分析說,從規模和潛力來看,中國碳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大的碳交易市場,有助驅動投資決策和消費習慣向綠色轉型。屆時中國探索碳交易市場的努力將會為其他國家樹立“典范”。世行將加大對中國的支持力度,幫助設立更加成熟的碳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