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油價太高,馬士基、ONE和東方海外達成共識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一個行業會議上,來自馬士基、ONE和東方海外的三位高管均表示:由于燃油價格上漲,集運業將面臨約100億美元的燃油支出,這一成本壓力應該由供應鏈各個環節分攤。
ONE**執行官Jeremy Nixon首先對集運業的燃料成本做了詳細分析,因為燃料成本這一話題已取代供需矛盾,成為當前班輪公司關注的核心。
“本周燃油價格比去年同期每噸高100美元,而集運業每年用掉約1億噸燃油。”他說。在鹿特丹港,IFO 380燃油價格已達到了443美元/噸,布倫特原油價格則在80美元/桶的高位徘徊,創下2014年以來的新高。如果油價漲勢持續,但成本卻不能由供應鏈各個環節分攤,那么集運業將承擔100億美元的巨額支出。Jeremy Nixon還警告說,限硫令生效后,集運業將遭遇“更嚴重的沖擊”。
對于這一巨大的成本壓力,馬士基航運大中華區總裁方雪剛表示,班輪公司獨自承擔這100億美元是不可能的。本周,地中海航運已宣布收取緊急燃油附加費。現階段,馬士基航運正在評估各項解決方案。方雪剛強調:“不管是收取燃油附加費還是提高運價,我們必須要看到改善。”
同時,隨著限硫令生效日期的迫近,班輪公司也在迫切尋求*經濟、有效的降硫方式。赫伯羅特**執行官Rolf Habben Jansen曾表示,限硫令會迫使企業選擇更為清潔但價格更高的燃料,企業因此每年會多投入9億美元的運營成本。東方海外財務副主管Michael Fitzgerald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并強調稱:“這些成本絕不是行業能承受得起的。我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到了2020年,我們能夠將成本轉嫁給客戶嗎?”
對于燃油成本的增加,班輪公司的高管們給出一致觀點——如果額外的財務負擔過重,供應鏈各個環節必須分攤這部分成本。
有班輪公司欲采取減速航行的方式,緩解成本壓力,但這幾位高管對此并不認同。Jeremy Nixon認為,船舶進一步降速航行并不是應對燃料成本壓力的理想措施,承運人不希望運輸時間變得更慢,船舶降速是“*后的手段”。
此外,從技術角度看,降速航行也將對運營效率產生更多影響。方雪剛也表示:“我認為現在已經沒有減速的空間了。”他解釋道,班輪公司采取降速措施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當前的船速已經很低了。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48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