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可燃冰能否再現頁巖氣傳奇
入冬以來,我國天然氣需求持續增長,而天然氣供應則相對滯后,“氣荒”成為*熱話題。表面來看,用氣增加和供給不足是“氣荒”產生的主要原因,但筆者認為,我國油氣供給對外依存度過高是“氣荒”的深層次原因,如果不能有效掌握資源供給,“氣荒”這類問題將很難得到根治。正如頁巖氣給美國能源供給帶來的顛覆性變革,如果一個國家能夠自主掌握資源,不僅可以保證國家能源供給**,還能深刻影響國際能源市場的定價機制。
2017年5月,我國在南海地區可燃冰試采成功,標志著我國在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與頁巖氣、煤層氣等同屬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這種突破能否帶來我國能源供需?借助美國頁巖氣的經驗,我們能否從中探尋到符合我國國情的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新途徑?
要回答上述疑問,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加以分析。
儲量巨大 前景廣闊
中國是一個油氣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據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石油剩余技術可采儲量34.96億噸,而近年來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都在5億噸以上,其中大部分需求依賴進口來滿足,對外依存度超過60%。面對這種局勢,可燃冰可能是我國擺脫油氣資源匱乏的一個不錯選擇。作為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廣泛,主要分布在大陸長久凍土帶和海洋底部的深水區。據美國地質勘探局估測,全球可燃冰中蘊藏著大約280萬億到2800萬億立方米的甲烷,這與目前全球全年3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開采量而言,完全不在一個層級。目前勘探結果表明,我國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東海海域、青藏高原凍土帶和東北凍土帶,預計可燃冰儲量約80萬億立方米,是目前全球可燃冰儲量*豐富的國家之一。
除了儲量優勢,可燃冰作為一種新能源,其清潔性也好于原油、煤炭等傳統能源,其產出物主要是水和少量二氧化碳,對于我國日趨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可燃冰技術突破也具有積極意義。
技術復雜 開采不易
從1810年**在實驗室發現天然氣水合物,到1960年前蘇聯在西伯利亞發現可燃冰存在,世界各國都為實現其商業化開采不斷努力,尤其是幾次石油危機,更是加快了幾個能源消費大國對可燃冰的研發力度。2017年我國在南海地區實施的可燃冰試采項目,在累計運行60天、產氣30萬立方米后已經順利關井,標志著我國離可燃冰商業化開采又近了一步。
盡管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需要指出的是,可燃冰勘探開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世界上尚沒有成熟的開采技術可以使用,實現商業化還需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針對可燃冰在常溫常壓下極不穩定這種特性,目前理論界提出了熱解法、降壓法、置換法等開采方式,但從經濟角度和技術角度來說,目前還處于基礎研究階段,離商業化大規模開發還有一定距離。
基于目前的研究進度,預計我國會逐步完善在可燃冰勘探開發理論和技術方面的工作,并結合商業化開采需要進行工程、裝備等領域的深入研究,為后續規模化生產打下良好基礎。筆者認為,盡管存在經濟成本因素和技術瓶頸因素的制約,但未來可燃冰實現商業化生產將是必然趨勢。
環境問題 需要平衡
在可燃冰的開發過程中,一直存在這樣一種擔心,即可燃冰的化學性質極不穩定,如果水分子形成的晶格結構被破壞,包含的甲烷極易逸出,即開采不當會導致大量甲烷氣體釋放。有數據顯示,甲烷的溫室氣體效應比二氧化碳高70余倍,如果真的出現開發過程中的氣體泄漏,將對全球環境問題帶來巨大沖擊。還有部分學者擔心,對海洋底部可燃冰的開采,會導致海洋生態環境破壞以及海洋地質災害的發生。
上述環境問題,其實每一次能源變革中都會遇到,從人類早期的燒柴到后來燒煤到現在使用油和氣,都很難繞開環境這個問題,但社會發展實踐說明,技術的不斷進步是解決這類環境問題的根本,不能因噎廢食。只要我們在可燃冰的開發過程中,提前做好應對研究,將潛在的風險加以化解,實現可燃冰可持續發展并不會成為問題。
當然,我國在可燃冰商業化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時刻關注環境問題,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在前期做好應對研究,做到防范于未然,盡量避免開發過程中發生的負面影響或者將負面影響降到*低。這就要求我國石油企業必須在能源供給**和社會責任之間進行有效平衡,做到既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又兼顧人們對生存環境的**需要。
戰略價值 值得突破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能源供給**是國家**的重要基礎。我國作為目前世界上*大能源消費國之一,常規油氣資源比較匱乏。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原油產量為1.9億噸,同比下降6.9%,而進口原油則達3.8億噸,同比增長13.6%,進口依存度達65%,已接近美國歷史*高值(66%)。現實要求必須積極轉變我們的能源開發思路,在加大對傳統能源勘探開發投入的同時,加快對新能源的研發投入,尋找新的能源支撐點。
從目前情況來看,美國頁巖氣**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盡管開采初期成本高昂,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大量社會資本的介入,成本能夠快速下降,并進一步增強頁巖氣市場競爭力。我國南海可燃冰的試采成功,是一個契機,借此優勢,可從國家層面加大對可燃冰商業化開發的支持力度,利用我國三大油公司的技術優勢和資本優勢,盡快突破可燃冰開發的經濟性、技術性壁壘,實現商業化開發。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可燃冰商業化開發盡管目前存在經濟性和技術性方面的一些瓶頸,但這些制約因素并非不能突破,應積極推動中石油等公司在該領域的技術攻關,將現有試采技術逐步推向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