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2017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概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全球變暖趨勢加劇、環境保護壓力增加和化石能源日益匱乏,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漸替代****能源發電,成為人類社會發展所依靠的主要能源,可 再生能源發電仍然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逐漸受到了諸多國家的重視。截止015 年底,已有 173 個國家設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向。
生物質發電作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高效、環保、節能、惠農、二氧化 碳減排等優點,是全球繼石油、煤炭、天然氣之后的第四大能源。生物質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點。同時生物質能技術成熟、應用廣泛、污染小、**性 高,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供需矛盾、保護生態環境、惠及民生等方面發 揮重要的作用,是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截至 2015 年底,全球生物質發電裝機 容量達到 1.06 億千瓦,較 2014 年增長 5%,發電量約 4,640 億千瓦時,約占全球
近年來,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穩步增長。根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 1214 萬千瓦,較上年增長17.86%;發電量650億千瓦時,較上年增長 23.34%。
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農作物秸稈豐富的華北、東北、華中和 華東地區,裝機容量約占國內生物質直燃發電裝機總量的 94%。在西南地區,農 作物秸稈資源相對貧乏,山區原料收集運輸困難,高溫、潮濕的氣候也不利于原 料儲存,因而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較少,約占國內生物質直燃發電裝機總量的 5%。西北地區則主要因為缺乏足夠的秸稈資源,很少建設秸稈直燃發電項目
中國生物質發電的效率普遍較低,特別是年等效負荷小時數平均不足5,200 小時。國內只有遼寧省的生物質發電年等效負荷小時數超過 7,000 小 時,超過6,000小時的省份僅有7個,除遼寧外,還有寧夏、江蘇、陜西、浙江、廣西和廣東。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生物質能“十三五”規劃》,預計到2020年,生物質能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5800 萬噸標準煤。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 1,500萬千瓦,年發電量 900 億千瓦時。與 2016 年已有的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 1,214 萬千瓦相比,有 23.56%的增長空間。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48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