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險資參與PPP投哪兒? 水電核電*靠譜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趨勢不斷下行,地方政府保增長、保就業的壓力日趨加大,而PPP模式作為中央政府力推的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經濟發展換擋的新路徑,已然成為地方各級政府拉動固定資產投資、提高區域經濟增速的救命稻草。
PPP項目通常具有穩定的現金流,加之公共事業基礎設施運營時間較長,被業界認為與保險資金的風險偏好高度符合。
與此同時,在二級市場備受監管層打壓的險資,已風頭不再。不僅被證監會怒斥其為“妖精”,保監會也三令五申“保險姓保”,明令禁止險資激進投資。在此背景之下,PPP項目或將為險資提供一種中長期資產品種,化解其一部分資產負債匹配風險。但險資參與PPP項目不僅要甄別風險,也要選擇更為匹配的投資標的,以保證**性。
險資參與PPP要注重風險
2016年8月1日,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辦法》明確,保險資金可以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同時參與PPP項目的投資。
“險資對投資期限和回報率的要求與大型基礎設施PPP項目的要求比較匹配,但現在推出的PPP項目良莠不齊,甄別風險是一大挑戰。就軌道交通PPP項目而言,目前的建設成本較為明確,但運營成本估算精細度很粗,*大的問題在于客流預測及其對應的票務收入毫無準確度可言。在此基礎上,PPP合作方對相關問題的認識是否一致、應對方案是否合理、保障措施是否到位以及退出方案是否能實施,就顯得尤為關鍵。”西南交通大學上海TOD研究中心主任朱曉兵向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基礎設施類公共事業,與政府政策、價格、政府的監管度等方面高度相關。險資參與PPP項目*重要的問題不是是否匹配的問題,而是應注意**的問題。
對此,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投資政策研究室主任吳亞平向記者表示,“險資參與到PPP項目中來,風險因素的確比較多,主要體現在市場需求和價格等方面。險資應當建立風險控制體系,將項目涉及到的信用風險、需求風險和完工風險等主要風險進行有效分擔,但*重要的恐怕是評估項目本身的財務可行性。所以,險資不能當‘甩手掌柜’,參與PPP項目的重大決策,充分了解項目經營和財務等信息都是必須的。”
險資參與PPP項目*重要的就是**性,成立SPV公司無疑是*好的風險控制方式。如果條款不能被固定,形成SPV合約,風險隱患就很大。而PPP*大的好處就是提供了可以看清風險的機制。只有看清風險,才能權衡出值不值得承擔這種風險而進行投資。
地方性融資平臺可以以“拆東墻補西墻”的模式進行還債,但其可持續性備受質疑。這是在沒有建立SPV的基礎上,存在諸多觀察不清的潛在風險,對險資來說無疑也是*大的風險。而建立一個完整的金融體系,附著于收入穩定、現金流充沛的基礎上,成立SPV公司來保證險資的**性就顯得尤為重要。SPV可以將項目封住,從而形成一個閉環,去單獨核算這個項目本身將產生的收入成本,便于識別風險。
投資付費項目*合適
“險資具體參與到什么項目合適,需要具體分析。目前來說,參與市政公用事業使用者付費項目較好,原因在于使用者付費的定價機制的兩個方面,即公用公益性與資本回報的平衡。而定價機制,并不是指簡單放開,而是公用事業企業化運作,定價機制就應該能夠反映這個變化,否則就是不適用的,公用事業價格體制改革也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暉澤水務投資公司欒鵬向記者說道。
PPP項目的定價機制涉及到的價格監管非常復雜,需要具備專業監管能力,而通常情況下,監管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監管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采取的*高限價。但弊端在于不能保證服務質量。另一種是成本加成,它需要進行全成本核算,加上合理的回報。但這需要非常強的專業技術監管能力。
PPP制度的核心特征是使用者付費,區別于傳統的基礎設施提供方式,也區別于商業性、競爭性的私人物品的提供方式,它是付費制度,與公共物品的免費提供不同,傳統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政府提供,政府財政主要來源于稅收,稅收針對所有納稅人,但不針對具體納稅人。使用者付費是費用的安排,誰交錢誰使用,先付費后使用。
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投資政策研究室主任吳亞平表示:“險資*好參與有收費的基礎設施項目,基礎設施的需求彈性較小或需求受經濟形勢或價格變化的影響較小,收益比較穩定,所以基礎設施收益穩定的特點比較適合險資的風險偏好。”
PPP有經濟激勵導致外部性的變化。由于公用事業追求成本*小化,當成本較低的時候,運營相對容易,可持續性比較高。由于我國很多基礎設施建設中有太多附屬設施,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很多可以商業化的東西由于受到各種社會因素影響被劃分到公共品概念中,所以當這些公共品以PPP模式合作,通過使用者付費可以解決其中一些問題。而過去我們都將這種付費制度理解成稅收制度。
財通證券寧波投行部總監王兆國表示,“如果說保險資金與哪一種項目*匹配,答案一定是水電、核電站。因為水電、核電站的一次性投資非常高,但之后幾乎就沒有投資,現金流非常充沛。而險資恰恰是一次性收入非常大,之后是緩慢不斷的支出。所以用險資去建水電、核電站是*好的安排。尤其是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電力領域改革放在七大領域混改的首位,這就更進一步說明電改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未來在電力方面的價格將會更加透明,這也更加降低了險資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