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存錢不如存技術 正泰以**實現“智造”蝶變
無人駕駛小車從倉庫自動取運原材料,機械手溫柔而精準地抓取并送入全自動生產線。經過激光刻碼、自動擺串、自動包裝等27道工序后,一塊光伏組件板便完成下線……
步入浙江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廠,“在這里看見未來”的標語下呈現著這樣科幻感十足的生產場景。一切都是由中央控制系統智能指揮,并通過車間71個360度旋轉高清攝像頭實現云端實時監控管理。
在整個制造環節中,指揮和執行任務全部由機器人完成,人只是設計和管理者,這就是正泰集團入選工信部中德合作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的自動光伏生產設備。
這樣的自動化生產是正泰從“制造”到“智造”蛻變的縮影。始創于1984年的正泰集團,從一個生產低壓電器開關的家庭作坊,發展成我國新能源與電力能源設備制造領軍企業。在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看來,源自“十多年來一直在轉型升級”。
“難走的都是上坡路,企業要在天晴時做好大雨來臨的準備,所以正泰早早地開始轉型升級,一直堅持**,一心一意地燒著電這壺水,直到將它燒開成全球**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南存輝說。
“存錢不如存技術”是正泰集團上下多年來的共識。南存輝說,公司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3%—30%用于研發,**裝備研發費用更是高達50%。
目前,正泰參與制訂和修訂行業標準120多項,獲國內外各種認證近1000項、**授權2000余項,去年僅**智能電器研發就獲**300多項。正泰研發的我國首臺太陽能電池關鍵**生產設備(PECVD),打破了西方長期壟斷,自主研發的光伏背鈍化ALD設備和高效異質結HIT-PECVD設備也處于國際**水平,在光伏**裝備市場備受青睞。
在堅持**的同時,正泰更將“工藝出精品,精品出品牌”作為信條。在低壓電器“昆侖”系列產品開發中,公司組建了400多人的專業團隊,投入1.5億元,花3年不斷打磨升級。為一個產品,光模具就做了800多幅,為設計一個細節,僅方案就做了36套。整個系列產品經過7800多項可靠性測試,使之能夠適應零下35攝氏度到零上70攝氏度的嚴苛環境,獲得了360多項**,成為目前行業當仁不讓的**產品。
憑借著對**技術的**和工藝的精益求精,正泰近年來積極“漂洋出海”,日益受到全球業界的矚目。2014年,正泰收購了歐洲*老牌光伏企業之一的Conergy位于德國法蘭克福的組件廠,這場中國制造與德國制造的聯姻,不僅幫助正泰有效規避“雙反”,引進了先進技術和設備,還為當地創造200多個就業崗位,因此當地政府****地將正泰德國工廠附近的道路以中國民營企業的名字命名為“正泰大道”,附近的火車站被命名為“正泰火車站”。
目前,正泰已在歐洲、北美、南美、中東等地建立了研發機構,在德國、馬來西亞及泰國建有新能源生產基地,形成了多元開放的國際化研發體系,吸收和借鑒全球先進制造經驗來提高國內生產制造的國際化水平。其在全球80多個國家設立了銷售子公司和物流基地,產品已暢銷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展望未來,南存輝表示,只要堅持科技**,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正泰人實現“全球**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夢想就能一步步成為現實,“我憧憬,在不久的將來,在世界制造業領域,有一個響亮的品牌來自中國,它的名字叫正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