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GE的“一帶一路”戰略:并購阿爾斯通增強GE競爭力
“新常態”正在深刻影響著國內的各行各業。“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創造出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有效帶動產品、設備和勞務輸出,實現我國產能的向外投放,同時促進國外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
在這股大潮之中,曾經在中國快速增長的外企也不能獨善其身。在產業結構放緩,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與上等的國內企業合作,參與到“一帶一路”戰略中,成為很多外資企業的選擇。
GE就是其中之一。過去20年,從單純的滿足中國市場需求,到與中國EPC企業走到海外合作,GE的中國戰略隨著“新常態”而與時俱進。
GE的中國戰略變化背后有著怎樣的動因?“一帶一路”戰略在GE全球戰略中又占據著怎樣的地位?在實踐中,GE又遭遇了哪些尷尬與風險?
《能源》雜志本月專訪了GE全球副總裁、中國發電事業部總裁楊丹,詳解GE的“一帶一路”戰略。
>>>> 戰略調整基于新常態
《能源》:“一帶一路”戰略在GE的全球戰略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將GE在中國國內產能擴展到“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出于什么考慮?
楊丹:首先,中國在GE的全球戰略里面占的地位很舉足輕重的,中國是世界上*大的發電市場,每年30%的新增機組在中國。
而“一帶一路”戰略在整個GE全球,僅次于我們的數字化戰略。為什么呢?因為“一帶一路”沿線所要增加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量,幾乎占了GE每年新增銷售的30%以上。
以前GE在中國的策略基本上是為了滿足中國市場,過去20年中國的增長速度很快,我們一直在開足馬力生產制造并大量投入技術研發以滿足中國的需求。現在中國市場的經濟進入了新常態了以后,我們在中國的產能漸漸高于中國市場的需求了,這個時候我們有實力也有能力去做中國以外的市場,所以我們需要把已經在中國這么多年建立起來的這些實力和能力向“一帶一路”的國家擴展,這也迫切要求我們提升整個中國戰略。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認為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幫助沿線國家建設基礎設施并不是單純的讓他們用中國的設備,更是為了促進激勵中國的企業轉型,提高中國的制造能力和產業能力。我們也希望能夠幫助中國的制造業提高產品和系統的競爭能力。
《能源》: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中,GE能夠發揮哪些獨有的優勢?
楊丹:GE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里面擔任的角色主要由三個。首先是提供我們的技術和品牌,包括核心設備。其次是我們在海外有覆蓋全球的銷售網絡和人員分布,借助這些網絡和資源幫助中國EPC企業尋找項目和投資機會,同時也為他們提供項目咨詢和建議。第三,GE擁有全球化的基建經驗,在全球政治風險,投資風險的把控和管控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通過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可以確保投資回報的**性,為中國企業在投資回報率方面提供我們的借鑒。同時我們擁有很強的融資系統和能力。
對于這些角色,GE都是可以獨立完成的。比方說海外網絡,我們在海外的網絡布點是整個GE在海外的布點,我們的業務不止電力,還包括醫療、航空、運輸、油氣、可再生能源等等。我們全球化布局不是為了某一個部門而做的,而是為整個GE在特定國家和區域的發展建立的。
所以我們在做全球化布局的時候,渠道和網絡不是針對某一個行業,而是針對這個國家的發展而建,我們所積累的對本地市場的了解和運營經驗以及在這個國家立足以后的人脈對中國EPC企業在這個國家發展項目,開展各種各樣的業務是很有幫助的。
《能源》:GE的品牌對中國EPC在海外有著怎樣的必要性?
楊丹:盡管有GE的背書,但是很多年前中國制造曾經在海外遇到過很大的挑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中國制造業的迅猛和高質量的發展,中國制造產品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歡迎,并且在國際市場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現在有40%—50%的GE帶出去的產品是我們在中國制造的,也間接地把中國的制造技術和中國的制造產能,隨著“一帶一路”項目在海外進行擴張。隨著他們對中國EPC企業以及中國制造實力和設備的慢慢了解,一帶一路的戰略就可以把我們在中國制造的GE品牌和中國跟合作伙伴一起制造的品牌帶到國外去。
>>>> *大的風險是不確定性
《能源》:GE和中國的EPC的承包商一起在做海外項目的時候還遇到過哪些問題?*大的風險在哪里?
楊丹:我覺得在GE和EPC在海外進行項目投資或者進行所有的EPC項目的選擇上面,*大的一個挑戰就是當地政治和經濟的不確定性。
“一帶一路”的很多項目都是政府間合作項目。這個政府之間合作有一個前提條件,對方政府要穩定。一旦出現政府風險,已經確定的合約很可能推倒重來。
對于已經動工,甚至是運行項目。穩定性也很重要。基礎工業建設的項目它的投資回報其實很長的,投資期也很長,建一個項目*快的要三年,有的要五到八年,這個過程當中,政府穩定性就很重要。
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個政策會變,現在給你的優惠政策有可能換一屆政府后就沒有。**個是外匯風險,因為在當地投資所得回報是當地貨幣,但目的地國的貨幣有可能貶值。所以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這兩個是我們遇到*大的風險,*需要考慮的因素和困難。
>>>> 并購阿爾斯通增強GE競爭力
《能源》:阿爾斯通業務整合,對于整個GE在電力行業一帶一路戰略有哪些幫助?
楊丹:阿爾斯通的整合對GE“一帶一路”戰略,包括行業整合的戰略都非常重要。在整合阿爾斯通之前,GE主要是做燃氣發電,提供燃氣輪機,加上一些陸上風電設備。
但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需要的不止是天然氣和風電。并購阿爾斯通之后,為GE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市場就是煤電、水電以及核電,以及電網業務。
傳統的火電和水電,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的發電領域。這使得我們的產品范圍擴展了,實力增強了,擴展到了對他們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的發電領域,即傳統火電和水電,這是他們很重要的一塊發展領域,所以使得我們去做項目的實力就更加地強了,而且我們的合作的范圍也就寬泛了。可以說是如虎添翼。2016年GE在“一帶一路”戰略上有一半的項目都是煤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