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連漲16周!煤價為何越調越高?
6周連漲! 10月19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報收于577元/噸,本報告期(10月12日至10月18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7元/噸,較年初371元/噸上漲了206元/噸、累計漲幅達到了55.5%,繼續刷新年內*高紀錄。
“實際的市場價要比指數高得很多。”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人士對記者說。
據他介紹,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價格在10月1日就漲到了600元/噸,10月19日市場價已經到了630元/噸,而在BSPI的構成中,曹妃甸港和秦皇島港的主流成交價格區間報收于575-585元/噸,每噸竟相差45-55元。
BSPI報告分析稱,前期周評中列舉的一些積極因素仍未消除,從而支持本報告期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和價格指數繼續上漲。
積極因素有:國慶節后,主要產地資源偏緊局面暫未因為產能釋放力度加大而得到緩解,秦皇島、黃驊等主要發運港口煤炭庫存水平依然偏低,國內海上煤炭運價上行,太原、等多個鐵路局先后宣布取消鐵路運價優惠或上調運價等。
上述人士也指出,9月份是傳統的電廠囤煤的時期,而10月份又趕上大秦線檢修,繼續壓低了環渤海諸多港口的庫存。他預計煤價還會上漲,到10月底會漲到660元/噸。
這是監管層不愿意看到的。9月8日和21日,國家發改委分別啟動了預案二級、**響應,每天可釋放30萬-50萬噸產能。此外,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煤炭去產能通氣會并下發相關通知,要求適當增加**高效先進產能釋放,以盡快改善當前部分用煤企業存煤偏低的狀況,滿足冬儲煤的實際需要。
盡管發改委一再表示煤價上漲不可持續,但煤價還在我行我素地狂飆,不斷地刷新年內*高紀錄。
煤價為何越調越高?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畢竟“按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煤礦產能”的政策還在,產能釋放沒那么快。
“這種人為的控制都是靠不住的,煤炭在能源利用比重中占到64%,對下游的成本沖擊非常大,尤其在現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政府不會想給下游增加太多的成本,現在煤炭供需比較緊的情況,不是市場造成的,而是政府造成的,政府一定會做出反應。”林伯強稱。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下發《關于適度增加部分先進產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穩定供應的通知》,允許符合相關條件的煤礦在276至330個工作日之間釋放產能。
業界普遍預計這一措施會明顯增加煤炭供給、抑制煤價過快上漲,甚至可能導致煤價下行,部分消費企業隨之在采購過程中產生觀望情緒,也對近期動力煤市場的炒作和投機行為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林伯強也認為,炒作和投資在助推煤價的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借機冬季儲煤加大了投機心理,但這一切很快就要結束了。
據了解,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積極拉運后,電廠存煤量出現一定幅度的增加。10月份是傳統的用煤淡季,國內重點電廠存煤已達到6000萬噸;其中,沿海電廠存煤也已達到1250萬噸,存煤可用天數高達23天,超過警戒線10-15天。
至于煤炭產能能否順利釋放,本報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大型煤企更愿意釋放產能,而中小煤企對此并不積極。
但對于林伯強來講,這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今年煤炭產能過剩比去年更嚴重了,他預計今年煤炭的消費量會下降1億多噸,但產能并沒有那么快去掉,所以煤價繼續大幅上漲缺乏基本面的支撐。
*新一期的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和價格指數的漲幅出現收窄。10月19日動力煤主力合約雖創出年內新高,但在K線圖上卻留下了一個長長的十字星,這是否預示著市場到了一個轉折點?
“我認為煤價很快就要跌了,一旦趨勢改變,跌的就會很快。”林伯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