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石墨烯前景無限?就繼續吹吧
石墨烯想走向產業化,下游應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反饋到科研方面,下游應用商到底需要什么性能的產品,能夠接受的價格是怎樣,想要應用于哪些領域?只有弄清楚這些問題,科研機構才能更具針對性地進行研發。
談起石墨烯,幾乎是已經被奉為萬能材料了,而現在,市場上也是把石墨烯的妙用各種吹,它真有那么好么?辣哥我可不這么認為。的確,石墨烯作為21世紀*具顛覆性的新材料,一直是科技界和資本界響當當的熱點,辣哥承認這個事實。但石墨烯終究有多好,也是喜憂參半滴。
辣么喜在哪兒,而憂又在哪兒呢?
喜的就不用多說了,石墨烯作為**的二維碳材料,其強度高、韌性強、透光率高、重量輕、導電性佳、導熱性優的性能,那可是分分鐘甩開其他的碳材料好幾條街!
憂什么?聽辣哥來細數幾條!
一、制造太難
石墨烯的優異性能來自于它獨特的結構,但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它的制造。石墨烯是由單個碳原子層組成的二維材料,化學鍵飽和,難以與其他材料復合,而要得到高品質的石墨烯更是難上加難。據辣哥所知,石墨烯可通過一些化學方法獲得,但多數利用化學方法制備的石墨烯,其質量和純度都無法得到保障,何況,如此高成本低成品,也難以批量化生產。
石墨烯如此難以得到,辣哥不得不質疑國內那些所謂可以制造100噸、500噸甚至上千噸石墨烯的公司們,你們的產品是真的石墨烯嗎?
二、科研和產業未有效銜接
目前,我國生產石墨烯企業已有上百家,但生產多集中于中小型公司,參與的大型企業較少。盡管科研人員和成果的數量大,但高精尖的原始科研成果還是較少,大多采用跟蹤研究的方法,重大**比較少,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基礎研究領域,在**應用技術還相對薄弱。
三、空有產能銷量低迷
另外,我國國內能夠規模化量產的石墨烯公司寥寥可數。那些宣稱能產上百噸石墨烯的公司,就空有產能沒有銷量。盡管石墨烯產品下游市場應用正逐步擴大,但銷售還是遠遠不及預期。比如辣哥知道的兩家公司,常州二維碳素材料去年凈利潤-521.4萬元,青島華高墨烯凈利潤-283.8萬元。
大部分的下游企業家對于石墨烯的認識只停留在概念,而不清楚用法。加上不少企業對石墨烯材料的粗制濫造,導致材料難以發揮其優越性。拿這樣生產的產品到去市場上忽悠,把消費者當猴耍呢?市場的檢驗如此苛刻,這種質量的產品也難有出路。
四、走向產業化
國外產業化推動可是尤為明顯。比如我們鄰國韓國,三星不僅成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還和韓國成均館大學合作,積累大批石墨烯相關的技術**;再比如美帝,在IBM、英特爾、波音等大公司的推動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石墨烯產業鏈,加速了石墨烯的產業化和應用進程。而反觀國內,現階段還只是在石墨烯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上摸索起步,石墨烯產業化技術路線、產業化路線及產業發展都還需要進一步明確。
石墨烯想走向產業化,下游應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反饋到科研方面,下游應用商到底需要什么性能的產品,能夠接受的價格是怎樣,想要應用于哪些領域?只有弄清楚這些問題,科研機構才能更具針對性地進行研發。
辣哥想說,萬能材料石墨烯的性能**,可其處境在國內卻是如此艱難。對于任何一種產品,不能走向產業化、推向市場,研究成果再豐碩,未來發展是不是也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