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物聯網發展范疇與真正的商機在哪里?
什么才是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至今眾說紛云,人人在說物聯網,許多觀點聽起來是是而非,與互聯網沒什么兩樣,讓人實在搞不懂物聯網與互聯網差異,就連專家的說法也與時修正,早先認為智能設備聯網就是物聯網,近期的修正普遍以為,重點并非在硬件設備,而是以智能導向的服務,但本來廠商研發的聯網設備,多多少少具有控制能力,與智慧與服務都能沾上邊,這種早已存在的設備難道不是物聯網?這樣的說法與互聯網區別還是讓人一頭霧水,后來又有人解釋,軟件和大數據才是物聯網運用的核心,試問哪一個IT硬件沒有軟件和數據,而怎么樣的軟件和數據,才算真正的物聯網?總之,似乎陷于牽扯不清的僵局之中,所以有人甚至認為它是行業里硬造出來的偽趨勢。
物聯網
物聯網觀念的遞變
物聯網這個詞,國內外普遍公認的是Ashton教授的論點,他在1999年在研究RFID時*早提出來。在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報告中,將其覆蓋范圍有了較大的拓展,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術,它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管理生產和生活,期以達到“智慧”狀態。所以這個實時的管理和控制概念延伸之下,似乎凸顯智能設備就是物聯網的發展。
“智能設備就是物聯網發展”的觀點,后續出現了兩個問題,無法一貫的解釋,一是各種產業都朝物聯網智能發展,但這些智能并非實現于**的智能設備,比如,智能叫車/智能物流/…許多智能**在軟件APP,并非出自于硬件,日常生活中所見,硬件的**反而只占一小部分。另一個問題是,互聯網的本質為IT產業,其基礎建設就是發展標準化接口與通訊協議,把所有裝置與設備鏈接起來,比起過去,聯網的簡便性與服務效能已與時俱進,我們可以說“硬件聯網智能化”就是互聯網發展的目標,所以很難用具有多少智慧去區別物聯網或互聯網,當然也有人以特殊智能需求的整合應用做為物聯**定,其實這只是方案商開出的智能整合規格,每個客戶場域與應用狀況不同,此需求多屬訂制化居多,這樣的市場僅涵蓋“點”需求,無法比擬互聯網以“面”的策略發展,如果這種訂制需求就是所謂的物聯網,市場也未免不夠大器(有人解釋這類是破碎的市場概念,物聯網是一種少量多樣的產品特性)。
基于以上的問題,于是乎有專家修正觀點以為,物聯網發展重點并非在硬件,而是以智能導向的軟件服務,而這又回到前段開頭的說法,本來廠商研發的每一種裝置與設備,多多少少與智慧與服務都能沾上邊,一定也包含著軟硬件,這樣的觀點來看,可以聯網的東西幾乎都稱得上是物聯網,這些過去就可以做的東西已經存在,那么現在就已經是物聯網時代了嗎?面對這些質疑,想要真正理清觀點差異,還是要重回物聯網的服務愿景去思索才行,我們先擷取物聯網不變的真諦是,提供更智能的服務方式,才能創造未來智慧生活的愿景,其中注意到一點,“服務”不一定存在于硬件設備,但互聯網卻必定相關于硬件設備,由此我們得到物聯網與互聯網的差異所在,然后,我們把智慧&連網的概念結合起來,物聯網的合理定義就成為“服務聯網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這適足以將互聯網的“設備聯網智能化”概念做出區隔,也明顯區隔出互聯網是IT產業,物聯網是服務產業。
物聯網發展的范疇
如前分析,物聯網其實是一種服務產業,它驅使服務產業朝向智能化發展,但這種智能化服務發展與過去講求“服務至上”概念有何不同?根據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描繪物聯網時代的圖景,我們可以了解個中不同,過去“服務至上”僅針對人們面對面的互動層面,物聯網則將服務層面引導到網上進行,讓所有服務擴增其效能層面,其目的創造一種“隨需而至”的智能服務型態,以締造更簡單便利的生活愿景,而“隨需而至”在物聯網是很重要的概念,因為它界定過去與未來不同的服務方式的轉變,也可以說,物聯網的服務商機就是“隨需而至”的分享經濟,另外,輔以大數據預測方式提升其服務領域的效能,這就是物聯網的服務發展的精神。據此,筆者將物聯網發展范疇定義為:物聯網以互聯網為基礎,以人為中心導向更實時便利的服務方式(“隨需而至”的服務),因而增進個人生活的質量,也解決眾人衣食住行育樂的問題的發展領域。
物聯網服務發展的類別
物聯網以“服務聯網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接著我們需針對服務類型做分類,其后才能分析各別發展趨勢與市場潛力。放眼所見要達成“隨需而至”服務特性,智能服務可以區分為兩種主體發展,一是以“控制”為主體的服務,另一個以“搜尋”為主體的服務。
首先陳述“控制”為主體的服務,參考圖一左半部,這個以“控制”為主體區塊,主要應用目的在提升的應用便利或產出效能,服務&信息聯網通常對應在云端服務器,它涵蓋IT領域的智能硬件,也涵蓋服務領域的智能服務,是互聯網與物聯網彼此糾纏不清的地方,因為一般IT產業整合的智能設備,必定有其智能服務的目的存在,所以物聯網理所當然也涵蓋這個服務領域。在這個領域的應用需求來說,IT設備的智能整合從過去就已經進行,并非物聯網的潮流而崛起的服務,此行業特性一般經由客戶委托方案商訂制需求(例如,以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的工廠,智能家居的豪宅,…),比起過往互聯網標準化的硬件聯網市場,這種訂制化的聯網服務是仍算是利基型市場,無奈國內產業多以硬件見長,多數的廠商在物聯網布局都以此為著眼點。
另一個為以“搜尋”主體的服務,參考圖一右半部,這個以“搜尋”為主體區塊,主要應用目的在提升實時供需效能,服務&信息聯網對應在云端或實體服務,這領域也包含**的智能設備部分,例如自動販賣機/自動收費系統…等,但主要發展仍以**軟件應用與平臺為主,以使用者應用角色而言,圖一兩個主體應用有其差異性,左半部“控制”主體只有用戶的角色,右半部“搜尋”主體區分為服務者與消費者,但也有同時具有兩個服務主體的應用,例如,智能零售服務,以應用更加簡便減少人力的效能來看,此服務屬于智能控制部分,以提升服務者與消費者供需媒合效應來看,此服務則屬于智能搜尋部分。
“搜尋”的服務主體在應用需求來看,此需求利用網絡改善各領域業者服務媒合效能,發揮分享經濟的*大價值,因而擴增服務者營利效應,并解決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問題,這種服務**大多由智能手機普及后而興起,也是物聯網的潮流而崛起的服務趨勢,服務商機遍及食衣住行育樂領域,這是物聯網未來服務發展*典型的市場。
物聯網服務趨勢真正的商機
在物聯網服務發展市場,我們將物聯網區分為“云端服務型”與“實體服務型”兩種,參考圖二,“云端服務型”物聯網服務對應在云端/云端服務器,所以多數服務以在線服務的B2C&C2C為主,而“實體服務型”物聯網服務對應在實體/實體商店街,所以多數服務以線下消費進行,我們統稱此為O2O營銷模式又稱脫機商務模式(Online To Offline)。
O2O通過提供信息、服務**等方式,把線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給用戶,從而將他們轉換為自己的線下客戶,這特別適合必須到店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比如餐飲、健身、看電影和演出、美容美發等。根據消費統計,全球在線消費交易比例約只占10%,線下消費比例達到90%,正說明消費者大部分的消費習慣仍是在實體店中實現,另一則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在2016/7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移動端已超越PC端占比達到54.1%,所以移動端已成為網絡*重要的入口點,而中國網絡零售市場銷售規模達到38351億元人民幣,僅占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份額為15%,線下交易O2O仍占據85%服務市場,遠大于淘寶網的發展市場潛力。
由此,物聯網趨勢真正的商機的結論已十分清楚,應該對準O2O服務市場,著眼于移動消費方式實現服務**,這才是未來物聯網服務擴展的*大熱點。